稅費誰來負擔?補貼誰受惠?

 

政府對商品加稅(含關稅)或費(如碳費),直覺上是生產者需增加支出或成本,但其實可能會轉嫁到消費者,變成是消費者來承擔。政府對消費者的補貼(例如房租補貼或低利的房貸政策),看似消費者受益,實質上可能是生產者受惠。

誰是承擔者或誰是受惠者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商品的需求與供給彈性。如果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低,表示雖商品的價格上漲但需求沒辦法改變太多,此意味著加稅或加費後讓價格上升,商品需求不會減少太多,因此,生產者可以把稅和費藉由提高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因為即使加上這些稅或費,消費者仍然需要去購買。相反的,如果價格的需求彈性高,加費或加稅後讓價格上漲,消費者的需求必然大幅減少,因此生產者會自行吸收稅或費,不讓價格上升太多而影響需求。

 補貼消費者後,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但供給沒有增加的話(供給彈性低),商品價格就會上揚,最後補帖的受惠者會是供給者或生產者。所以房租補貼或低利房貸的受惠者可能不是消費者。消費者雖然表面上受益,實質上並沒有受惠。其實,只要補貼造成價格上漲,受惠的就不是消費者了。

留言

更多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認識金融保險機構的經營與管理-從事金融業最基本的知識與概念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談保險或買保險?

如何學(How to learn)? 為何學(Why to learn)?

人的行為偏誤(Behavioral Biases)與不理性(Irrationality)(為何需要人工智慧)

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from M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