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3的文章

碳權(Carbon Credits)與碳市場

碳權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權利」,也稱作碳信用額度 (Carbon Credits),也被稱為碳抵消、碳償還、碳標準或碳配額,是一種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機制。碳權代表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權利,可以由政府或國際組織發放,然後交易給企業、組織或個人,以幫助他們實現減排目標或彌補碳排放。 目前碳權種類依來源可分為「強制性」及「自願性」兩種,前者由各國政府制定「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設定減量目標,再核發「排放配額」(allowance)給受管制企業,強制企業根據需求出售、買入排放額度,以達成目標。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就屬強制性碳權市場(Mandatory Market),而參與者多為受監管的高碳排產業,例如水泥、鋼鐵業等。 自願性的碳權來自於減量額度(Credit),由企業直接投資特定減量專案取得或透過市場機制向獨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購買經認證的碳權。 國際獨立機構所發布的碳權,分別透過不同的方法學認證,包含Verra旗下的碳驗證標準(VCS)、黃金標準(GS)、美國碳註冊登記處(ACR)及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等。 企業可在聯合國碳抵銷平台上瀏覽各種減量專案及排放額度,購買由清潔發展機制核發的碳權(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平台上的減量專案通過聯合國氣候變畫綱要公約(UNFCCC)認證為氣候友善項目,大多來自開發中國家。交易標的涵蓋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生質能、氫能發電計畫、減少森林砍伐等。 「自願性碳市場」所交易的是並未被政府法規強制要求必須交易,純粹出於企業承諾而購買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藉此抵銷企業自身碳排放,這個行為也被稱為「碳抵銷」(Carbon Offset); 而「強制性碳市場」則是結合總量管制,由主管機關針對未來每一年的碳排放總量,發放或拍賣一定數量的碳排放權—「碳權」(Carbon Permit)給高碳排放企業。排放量超過政府發放的碳權數量的企業受法規強制規定,必須向其他企業購買碳權,藉以合法化自身的碳排放,因此稱為「強制性碳市場」。 根據政府、政府延伸機構、聯合國執行理事會( EB )等頒布的標準所完成的核證減排,並經官方簽發的減排量稱為 核證減排量(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也

CBAM(碳邊界調整機制)與 CCA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

 CBAM(碳邊界調整機制)是一種政策工具,旨在確保碳排放的公平競爭,並鼓勵國際間採取行動來應對氣候變遷。它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如下: 1. 碳排放分布不均:全球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但不同國家的碳排放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國家可能採取了更積極的減排措施,而其他國家則未必這麼積極。這種不平等可能導致碳排放激增的國家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成本優勢,從而削弱了那些採取減排措施的國家的競爭力。 2. 防止碳滲漏:當一個國家實施嚴格的碳排放管制措施時,一些高碳排放產業可能會尋求轉移到排放管制較寬鬆的國家,這種現象稱為碳滲漏。CBAM的目標之一是防止碳滲漏,即確保高碳排放產業也受到碳價格的約束,無論它們位於何處。 3. 提高全球氣候行動的動力:CBAM可以作為一種激勵措施,鼓勵國家更積極地採取減排行動。它強調了碳排放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並迫使國家考慮碳排放的外部性,從而鼓勵他們更優先於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4. 推動國際氣候合作:CBAM可以促使各國更積極地參與國際氣候合作,例如巴黎協議。通過碳邊界調整,國際貿易可以成為一個推動國家達成更具野心的氣候目標的工具,從而更好地協調全球氣候行動。 總之,CBAM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碳排放的公平競爭,減少碳滲漏,提高全球氣候行動的動力,並推動國際氣候合作。然而,CBAM的實施也需要考慮其對不同國家和產業的影響,以確保公平性和可行性。 同樣地,美國也提出CCA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 主要是懲罰碳密集産品的國內製造商與進口商,並提高碳排放相對較低的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以美國產品的平均碳含量當作課徵碳稅的基準。 計算方式為〔超出該行業基準 X 55美元/噸 (每年漲5%)〕,2025年起該基準線會每年下調2.5%,2029年後每年下調5%。 CBAM的碳關稅依歐盟每週碳權市場的平均收盤價格X(出口產品碳排放量減歐盟免費的碳配額)減已在出口國支付的碳費來計算, 原產國若無法提出合理的產業碳排放強度數據,將以歐盟境內該產品相同製程設施的平均碳排放強度中最差的 10% 計算。

氣候變遷的原因(ChatGPT)

 氣候變遷是地球氣候系統長期變化的結果,它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以下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 1. 溫室氣體排放(人為因素):    - 二氧化碳(CO2)排放: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以供能、運輸和工業等用途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 甲烷(CH4)排放:主要來自牛羊消化過程、沼澤地、堆肥和天然氣生產。    - 一氧化二氮(N2O)排放:主要來自農業活動、化學肥料的使用和一些工業過程。 這些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大氣中溫室效應氣體濃度增加,從而加強了地球的保溫效應,使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 2. 太陽輻射(自然因素):    - 太陽輻射變化: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可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但迄今為止,這種變化被認為對目前的氣候變遷貢獻不大。 3. 自然氣候變化:    - 火山爆發:火山爆發釋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顆粒物質進入大氣,這可能對氣候產生暫時性的冷卻影響。    - 歷史氣候變化:地球自然的氣候變化過程,如冰河時期和間冰期,不同時期的地球氣候不斷變化。 然而,根據國際氣候科學共識,目前全球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它們引起了全球氣溫上升、極端氣象事件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因此,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全球社會需要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可持續發展,並保護環境。

如何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From ChatGPT)

 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而迫切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協作和長期的承諾。以下是一些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和方法: 1.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增加太陽能、風能、水力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提高能源效率:改進建築、運輸和工業過程,以減少能源浪費。    - 採用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和部署碳捕獲和儲存技術,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 保護森林和生態系統:    - 防止森林砍伐:實行可持續的林業管理,減少森林伐木和砍伐。    - 重新植樹和森林保育:大規模的樹木種植和保育工程可以幫助吸收二氧化碳。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例如珊瑚礁和海草床,以減緩氣候變化影響。 3. 採用氣候友好的農業和食品生產:    - 減少肉食消耗:減少肉類和奶制品的消耗,因為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 推廣可持續農業:鼓勵農業實踐,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提高土壤品質。 4.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 改進大眾運輸:擴展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個人汽車使用。    - 城市規劃:設計城市,以更有效地使用土地和能源,減少能源浪費和碳排放。 5. 國際合作:    - 工業國家應該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 國際協議:全球合作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例如巴黎協議,各國應該履行自己的承諾。 6. 提高意識和教育:    - 教育公眾:提高人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鼓勵採取氣候友好的生活方式。    - 支持氣候研究:投資氣候科學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應對方法。 7. 政府政策:    - 制定氣候政策:政府應該制定法律和政策,鼓勵低碳經濟的發展。    - 賦稅和激勵措施:通過碳價稅、綠色補貼等措施,鼓勵減少排放和促進可持續發展。 解決氣候變遷的挑戰需要各種層面的努力,從個人行為到國際協作都至關重要。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採取行動,同時也需要政府、企業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內家太極第三卷第十二回 - 靜合太極動分陰陽

圖片
  打太極拳如果沒有靜合太極,動分陰陽的運作,此時的太極拳並無太極的內涵,已失去太極拳原本的精義。 在 內家太極第三卷第十回-筋結構,氣結構,意結構與重力結構 有提到太極點,所謂靜合太極,即是合到太極點,也是靜點或勁源。 勢轉換時先鬆一下同時心氣下沉,再合到太極點。 動分陰陽是指太極的陰陽轉,如下圖所示。 用立體概念,可稱為太極球的陰陽轉。 此陰陽轉可做在手,腳,球臼等形體上。或是丹田氣場,或是意念上。 若是只打養生的太極,則觀想更下面的太極球圖 打太極拳時不僅是鬆柔圓緩,套路動作而是做到靜合太極,動分陰陽 。

如何學(How to learn)? 為何學(Why to learn)?

  為何解決生活上與工作上的問題,學習是終身的事情。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從幼稚園 、 小學 、 中學 、 大學到研究所,都是為了提供學習資源與環境以利學習成長。這個過程大家通常可以是全職學生而專注學習。但學習不是只在學校的事情,畢業後在職場所需的專業知識,或是新的知識與技術,可能是學校不曾教過。學習仍須持續。 人之所以成為地球上最強的物種便是因為人懂得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與應用知識。先聖先賢與先知早就有一些重要的學習經驗傳遞下來 : 博學 : 廣泛的學習,跨領域的學習。不同領域的整合交會可能會產生新的見解與解決問題的方式。經濟學與心理學合成的行為經濟學即是。 審問 : 懂得發問是學習的一環。多請問專業的人士較能快速理解該領域的核心與系統知識及其應用。現在大家利用生成式 AI ( 例如 ChatGPT) 來學習,其關鍵就在於問對問題。 慎思明辨 : 即所謂的 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的思考 )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 對於所學所看所聞,要去思考這個有道理嗎,是正確的嗎 ? 我可以去驗證它的真實性嗎 ? 篤行 : 知識貴在能應用它並創造價值。 在學習上可分為以下層次 :   知識 (Knowledge) ,理解 (Comprehension) ,應用 (Application) ,分析 (Analysis) ,綜合 (Synthesis) 與評鑑 (Evaluation)   理解是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現象的因果關係。   應用即是上面所談的篤行。了解知識即能應用,不一定要理解。   分析是去探索知識的真實性或創造新知識。   綜合是能整合不同知識或跨領域整合。   評鑑是能判定新知識的真實性。 大學畢業生至少要學到應用的層次 研究所畢業生要學到分析以上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