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導致的決策或行為偏誤(Interest Bias)

 自利是人類的本性。這個本性常會使人犯了一些錯誤。在經濟學或心理學都有些研究。代理問題(Agency problem)是代表性的例子。一個公司聘請一位執行長來經營管理,執行長可能會利用所賦予的職權來圖利自己而傷害到公司股東的利益。用餐時,餐廳給我一些優惠,我就幫它按個讚,但其實它不值得按讚。民宿或餐廳可以給小編一些錢,請他寫下超出事實的正面的評價。

自利是決策權衡時,偏向自己,自己的單位部門或組織。例如,政黨對黨內同志的不當行為通常較其他競爭政黨的人同樣行為來得寬容。所以,不太想去承認自己黨內的人論文抄襲的問題。政黨追求黨的利益而犧牲國家的利益,都屬這一類。

自利所延伸而出的自私行為也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空氣汙染,環境惡化,氣候變遷與資源與生態的浩劫,都是某些人只考慮自己利益的結果。

自私可能會有道德的責難,但如果有很多同類人或支持者的話,就不感覺有道德的問題。例如,很多人都是這樣自私,我只是汙染一小部分而已。

在風險與不確定,以及不完全資訊下,這些行為可能不容易察覺。例如,公司的經營績效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即使公司經營不好,也無法完全歸因於執行長的圖利自己行為或決策。專業知識的不對稱,也可能造成這種機會主義者。在醫藥不分家下,醫生可能傾向多開一些藥給病人,或是健保制度下,多餘或虛報的醫療行為。

商家為了短期的私利,犧牲顧客或員工的利益的行為,忽視彼此的長期關係與利益,可能都是犯了這種行為偏誤。

人會傾向去支持對自己或自己的小團體有利的選擇,即使這個選擇從社會整體或整個團體來說不是最好的。這就是自利導致的決策或行為偏誤。


留言

更多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人的行為偏誤(Behavioral Biases)與不理性(Irrationality)(為何需要人工智慧)

相互原則(Mutuality Principle)-保險的最高原則

相互寶-應用相互原則與金融科技的成功案例

認識經濟學 - 幸福人生的重要知識

自然生態保育、友善環境生產與經濟可行必須要消費者認同並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