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理性的選擇一定是最佳的嗎?

囚犯困境賽局的均衡結果可以說明自利理性的選擇不會最佳的結果。

囚犯困境賽局的故事是: 兩個共犯(AB)被逮捕收押禁見後,每個罪犯面臨的兩種選擇與四個結果的一種賽局。兩種選擇分別為認罪與不認罪。若兩者都認罪,兩個都被判刑5年;若兩者都不認罪,兩個都被判刑1年;一個認罪,另一個不認罪,則認罪的被視為汙點證人不必坐牢,不認罪的被判刑10年。學過賽局的人很容易了解,就任一罪犯來說,認罪是最好的選擇(或優勢策略),因為無論對方選擇認罪或不認罪,選擇認罪的結果都比選擇不認罪來得好。例如,對方選擇認罪,我選認罪只判5年,但選不認罪會判10年;對方選擇不認罪,我選認罪判0年,但選不認罪會判1年。因此,自利理性的人都會選擇認罪,雙方都認罪是均衡解,最終的結果。

囚犯困境的賽局結構也常出現在一些合作與不合作,競爭與不競爭,對抗與不對抗的選擇場合。例如,兩家廠商可以選擇高價或低價策略。兩者都選高價策略,表示都選合作,不競爭或不對抗。;兩者都選低價策略,表示都選不合作,競爭或對抗。。選擇高價表示合作,選擇低價表示不合作。同樣的,自利理性的廠商都會選擇不合作,競爭或對抗。

以上這種賽局的實驗結果並不完全支持人是自利理性的。如果只玩一次,有大約40%50%的人是選擇合作的。如果玩20次,一開始也大約40%50%的人是選擇合作的,但到最後大約只有20%的人是選擇合作。

英國電視節目Gold Ball也有類似的遊戲。主辦單位提供一筆獎金,獎金高低視兩個參與者第一階段的表現。第二階段由這兩個參與者的選擇來分配或不分配獎金。每個參與者選擇分享(Split)或獨享(Steal)。如果兩者都選分享,則他們平分該筆獎金;如果兩者都選獨享,則他們得不到任何獎金;如果一個選獨享,另一個選分享,選獨享者得到所有的獎金。根據玩的結果統計,獎金金額越低,選分享的比例越高。在獎金是2千英鎊以下,約有55%以上的人選分享;在獎金最高的情形下(5萬到10萬英鎊)約有45%的人選分享。因為電視節目是公開的,參與者可能會在乎大眾對他們是否公平對待他人的感受。所以,選分享比例會較匿名時高。

另一種公共財賽局(Public Goods Game)也是類似的遊戲。這時通常是一群人參與,每個人都先得到一筆錢($20),之後每個人決定保留全部($20)或貢獻一半($10) 保留一半($10),然後所有貢獻出的錢乘以2後再平均分配給全部參與的人。這裡可能會出現一種人稱為免費搭車者(Free rider),他沒有貢獻任何錢,但享受到分配。同樣的,自利理性的人都會選擇保留全部。實驗結果也並不完全支持人是自利理性的。如果玩多次(5),一開始貢獻一半的機率是比較高,之後貢獻一半的機率就會下降。這個結果跟上面是一致的。有趣的是,如果讓這些人再玩第二輪(10),一開始貢獻一半的機率與第一輪是一樣的。

在囚犯困境的賽局或類似的賽局,Thaler (2016)認為做自利理性選擇的人(選擇不合作或不貢獻)是理性的傻瓜(Rational Fool)。因為,自利理性選擇的結果最後都不利己。因此,有時候利人的選擇才是利己的明智選擇。

留言

更多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人的行為偏誤(Behavioral Biases)與不理性(Irrationality)(為何需要人工智慧)

相互原則(Mutuality Principle)-保險的最高原則

相互寶-應用相互原則與金融科技的成功案例

認識經濟學 - 幸福人生的重要知識

自然生態保育、友善環境生產與經濟可行必須要消費者認同並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